查看原文
其他

足球场馆经济学:城市为大赛量身打造体育场,值吗?

「ECO氪体」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0-10-10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添加星标留住圈哥

中国在2019-2023年将迎来一波大赛潮,面对大赛,将会有不少体育场馆得到兴建。如今,的确有多座城市积极改造,以迎接亚洲杯、世俱杯,并瞄准未来的大赛,与此同时,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1座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多个省市榜上有名。


面对大赛与政策,城市究竟该兴建场馆还是翻修?比赛结束要如何改造和使用?带着大量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为世界杯打造的相关体育场馆,来看看这对于主办国来说,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后续的改造和利用,又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文 / 李和利

编辑 / 郭阳


从2019年开始到2023年的这五年,中国将迎来一波大型赛事的举办高潮,按照惯例,大型赛事的举办将催生一些体育场馆的兴建,而随着近些年中国的发展,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建成很多具备一定规模和功能的体育场馆了。


  • 2019年国际篮联男篮世界杯
  • 2019年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
  • 2019年世界军人运动会
  • 2020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 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 2021年国际足联世俱杯赛
  • 2022年京张冬奥会
  • 2022年杭州亚运会
  • 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一批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分别是: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漳州市、南安市,江西省九江市、定南县,山东省烟台市,河南省开封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广东省珠海市、梅州市,广西自治区北海市,海南省海口市,重庆市涪陵区,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贵州省都匀市,云南省曲靖市,陕西省渭南市。


延伸阅读在中国,修建一块球场有多难?


基础设施尤为关键,而体育大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子,这对于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的提振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对于场馆业来说,为大赛打造场馆,毕竟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这背后也带来了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大赛而做准备,究竟该如何搭建场馆呢?今天,就让我们从最顶级的世界杯说起。


国际足联对举办世界杯的场馆有很多硬性的要求,其中最直接的便是球场的容量。


查阅最新国际足联关于2026年世界杯的申办要求,举办开幕式和决赛的场馆容量至少要达到8万人,半决赛的容量至少达到6万人。对于其他小组赛、16强赛、四分之一决赛和三四名决赛,则要求至少达到4万人。1930年在乌拉圭举行的首届国际足联男足世界杯上,有13支球队参赛。

随着时间的推移,参赛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时候,参赛国家的数量稳定在了32支。但参赛队伍的增加并没有导致更多的场馆需求,无论是24支还是32支参赛队,球场数量都维持在9-12座之间。

唯一的例外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32支球队一共使用了20座体育场。

而在世界杯新建场馆方面,1994年美国世界杯没有任何场馆新建,均为利用现有场馆或者只进行改建或者扩建。而与之相对应的是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有17座场馆因此而得到了新建。



01

2002年韩日世界杯


没有哪届世界杯像2002年韩日世界杯一样,有那么多场馆获得了使用,而完全因世界杯而新建的数量更是达到了17座之多,其中韩国10座,日本7座。需要如此众多场馆的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国家最初打算各自单独申办世界杯。然而,两国后来却改变策略,提出联合申办的请求,并于1996年成功获得了举办权。

中途的这次申办变化让早已提上日程的场馆建设无法说停就停,为了让各方都能享受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变成了同时启用这20座场馆的方案了。根据我们对本届世界杯的跟踪,新建这17座场馆,日韩两国一共花费了将近40亿美元,平均每座场馆大概花费2.34亿美元。

韩国新建的世界杯球场在赛后利用率方面并不如他们的国家队在2002年世界杯取得的成绩那样令人印象深刻。因场馆规模过大而无法吸引足够多球迷到场的情况下,有些原本驻场的球队也会选择离开,因为空荡的球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球队主场的氛围。

1、大邱蓝弧体育场
造价:2.65亿美元
座席:66422

6万余座的大邱蓝弧体育场绝对在韩国算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地标性建筑,该场馆位于大邱东南郊,背靠风景如画的群山。

在蓝弧体育场顺利完成4场世界杯的比赛任务之后,如何利用它变成了大邱市的头等大事。为此,大邱市特意成立了一支社区足球俱乐部:大邱FC,并于2003年正式加盟韩国职业足球联赛K联赛。

但职业联赛十余年的摸爬滚打并没有吸引来能够和这个体育场相匹配的球迷人数,因此,大邱FC决定前往一座相对较小的场馆,这样他们将获得更好的现场氛围。这座新球场将会位于大邱的市中心,而蓝弧体育场则将面临一个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2、仁川文鹤竞技场
造价:1.15亿美元
座席:49084

仁川文鹤竞技场是为2002年韩日世界杯而新建的球场之一。在2011年之前,韩国足球联赛的仁川联队将这座球场作为了自己的主场,但后来他们搬到了一个专门建造的小场地。目前仁川文鹤竞技场并没有固定的租客,只有拥有5000个座位的二级训练场被第二联盟仁川Korail使用着。后来2014年仁川亚运会的举办也并没有改变仁川文鹤竞技场这样惨淡的局面。体育场糟糕的表现让人们对2002年的决定提出了质疑。


当然并不是所有因世界杯而新建的韩国体育场都没有固定的租户驻场,其他八座球场中除了釜山亚运会主体育场外都有K联赛的球队来长期使用,但受制于K联赛每况愈下的上座率,即便有球队驻场,也很难真正的把球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日本提供的十座球场中并不是全部因世界杯而新建的,像大阪的长居陆上竞技场就基本没有进行大的改造,而横滨市的横滨国际综合竞技场和神户市的御崎公园竞技场则是经过了翻修才满足举办世界杯的要求的。余下的七座场馆均是为世界杯而量身打造的,因此日本至少在新建场馆方面的投入将是比韩国少很多的。

3、宫城体育场
造价:2.25亿美元
座席:49133

2002年世界杯之后,日本也像韩国一样,一些球场在吸引观众方面遇到了困难,宫城体育场就是其中之一。该体育场可容纳49133人,建设成本近2.25亿美元,举办了2002年世界杯的两场小组赛和一场16强比赛。

宫城体育场在2010年共举办了近80场比赛,但观众却只有区区73,767人,对于宫城体育场的容量来说,这是一个可怜的数字。

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宫城县的两支大球队—仙台维加泰足球队和乐天金鹰棒球队—选择在其他场馆举行主场比赛,这些场馆在宫城体育场建成之前就存在了。这支名为仙台维加泰的足球队选择在规模小得多的仙台尤尔泰克体育场举行主场比赛,那里可以容纳2万名观众。而乐天金鹰棒球队的主场比赛在宫城棒球场举行,宫城棒球场可容纳23026名观众,2010年的平均上座率可达15876人。如果宫城体育场想要增加它的上座率,它需要一个人气十足的固定租户。

由于当地的体育场馆在2002年世界杯之前就已经能满足当地的体育需求了,而宫城体育场这座新建的体育设施并没有给该县的体育带来新的提振,因此宫城体育场在当地也备受质疑。



4、札幌圆顶体育场
造价:3.56亿美元
座席:41484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为2002年世界杯而建的体育场都存在后期运营的难题。北海道的札幌圆顶体育场就是一个赛后运营的优秀案例。尽管该体育场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它充满想象力的多功能性和那个可开合的屋顶设计,使得场馆可以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

足球场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可以在场内场外任意移动,这就让草坪能够得到充分的日照,也让空出来的场地可以同时进行其他的赛事活动。

2010年,这座体育场举办了118场比赛,其中大部分是体育赛事。当地棒球队北海道日本火腿队在这里打了72场比赛。该体育场的另一个主要租户是札幌北海道足球俱乐部,他们比赛不会与上面提到的棒球队发生冲突。札幌北海道俱乐部在2010赛季在这里参加了日本J联赛的11场比赛。这两支球队的比赛使札幌圆顶体育场在2010赛季的总上座率接近了200万。


世界杯在韩国和日本的举行导致了场馆的过度建设,造成了新场馆和现有场馆之间的竞争加剧。有些城市在世界杯之前就已经有体育场供当地运动队使用。那些后来新建的体育场由于它们的上座率无法显著提高,因此很难产生更多的收入。如果选择不为2002年世界杯新建和使用那么多的场馆,日韩目前的场馆过剩问题将很容易避免。

当然也有做的很好的案例,借助着世界杯的机缘,留下了积极的体育遗产,如上所述的札幌圆顶体育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浦和红钻主场的专业足球场埼玉2002体育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两个场馆都成功地在世界杯后为当地体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功地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02

2006年德国世界杯


为了举办2006年世界杯,德国为此准备了12座球场,其中仅有两座足球场是新建的。但为了达到世界杯举办的要求而翻修的场馆花销却并不小,像为了翻修著名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就花去了将近2.17亿欧元,要知道作为新建的莱比锡红牛竞技场的造价也才不过1.16亿欧元,可见举办世界杯对场馆要求之高。

但好在德国有着非常成熟的足球市场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他们在上座率的表现以及球场冠名方面可以说冠绝所有目前的世界杯举办地。

1、安联竞技场
造价:3.28亿欧元
座席:75000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德国足协开始对申办2006年世界杯表现出兴趣,人们开始考虑对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现代化改造。为了满足国际足联的要求,有必要对1972年奥运会的体育场进行升级。现代化的提议得到了拜仁慕尼黑的支持,他们想把奥林匹克体育场变成一个纯粹的足球场。

然而,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建筑师之一冈瑟·贝尼希否决了体育场可能的改建,取而代之的是在慕尼黑建立一个新的足球场计划。作为德国世界杯中最昂贵的场馆,安联竞技场的造价高达3.28亿欧元。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和慕尼黑的另一家主要俱乐部慕尼黑1860俱乐部承担了体育场的建造费用,慕尼黑市政府则为周围的基础设施买单。

该体育场为德国安联体育场有限公司所有,两家俱乐部最初各持有该公司50%的股权。2006年4月,拜仁慕尼黑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慕尼黑1860俱乐部的股份。慕尼黑1860的行政主管Stefan Ziffer说,这笔交易将防止俱乐部资不抵债。

最初,协议规定俱乐部是有权在2010年6月之前以先前约定的交易价格加上相应的利息来回购他们卖掉的股份的。然而,在2007年慕尼黑1860俱乐部拒绝了这项权利,因此拜仁慕尼黑成了安联竞技场目前唯一的所有者。

后来,拜仁慕尼黑借助其出色的商业运作能力,居然比原计划提前15年还清了建设安联球场欠下所有贷款,堪称国际足坛在俱乐部健康运营方面的楷模。



2、莱比锡红牛竞技场
造价:1.16亿欧元
座席:42146

莱比锡红牛竞技场的前身是1956年建造的中央球场,这座球场是当时全德国境内最大的运动场,可以容纳100,000名观众。但年久失修,球场终于坍塌而遭废弃。直到1997年莱比锡市政府决定在旧球场内建设一座只供足球比赛的现代化运动场。

新球场工程由2000年12月开始,直到2004年3月宣布完工,作为2006年世界杯的另一座新建场馆,莱比锡红牛竞技场一共花费了1.16亿欧元。2004年至2007年,效力于德国地区联赛的萨克森莱比锡俱乐部曾是租客。

在此期间,球队最好的赛季平均上座率为3926人。而在2008/09赛季之前,萨克森莱比锡俱乐部选择搬到更合适他们的一个场地:阿尔弗雷德孔泽体育公园。

直到2010年,场地才有了另一个主要租户,新成立的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红牛公司是主要所有者和赞助商。红牛还以5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座体育场的冠名权,直到2040年。

2016年,莱比锡红牛俱乐部又从当时的场馆所有者科尔梅尔手里以7000万欧元的价格获得了球场的所有权。莱比锡红牛在红牛公司的财政支持下表现出色,在七年间连升四级,并在2016/2017赛季获得了惊人的德甲亚军的成绩。

而球队良好的成绩也使得现在红牛竞技场的上座率有了很大的保障,18-19赛季在这座球场共举办了17场德甲联赛,总观众人数达到了65万人,平均每场3.8万的上座率,俱乐部正在考虑提升球场的容量来满足球队日益增长的球迷数量。


3、费尔廷斯竞技场
造价:1.91亿欧元
座席:62271

在90年代早期,沙尔克04俱乐部希望有机会从老的公园球场搬到新球场。1997年欧洲联盟杯的成功和即将到来的沙尔克百年庆典加快了建造新球场的进程。工期从1998年开始,直到了2001年结束。2001年8月13日,傲赴沙尔克球场正式对外开放。这一以全新标准建造、极具艺术气息的竞技场位于旧的公园体育场旁边,耗资1.91亿欧元。

从可移动的草皮到可开合的屋顶,再到最新设计的电子停车和交通控制系统,傲赴沙尔克球场成为新科技的试验场。直到2005年,啤酒商费尔廷斯成为了球场的冠名商,费尔廷斯竞技场就这么应运而生。虽然费尔廷斯竞技场并不是因为世界杯而特意新建的球场,但因为费尔廷斯竞技场建造时间和上述两座场馆接近,因此也纳入了我们的观察范围。

▶️费尔廷斯竞技场



费尔廷斯竞技场属于沙尔克04俱乐部旗下的场馆,俱乐部拥有场馆的所有权。这就使得球场并不存在很多场馆建完之后给谁用的问题,更何况沙尔克04在德甲稳定的成绩使得他们一直有着数量庞大的拥趸。

而球场本身设计上的多功能性也让球场的利用率大增,像日本札幌的圆顶体育场一样,费尔廷斯竞技场也有一个可开合的屋顶和一个可移动的球场。

费尔廷斯的可开合屋顶由两片屋盖组成,屋顶完全关闭大概需要30分钟的时间,而屋盖合起来后将会留出60公分的空隙让空气自然流通并进行适量的采光。可移动的球场坐落在一个长118米,宽79米,重11000吨的混凝土托盘上。使球场滑进滑出球场总共要耗时6-8个小时的时间,而每一次这样的操作将花费8000-13000欧元不等的费用。


2006年在德国举办的世界杯,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德国队展示的青春风暴,还有那些现代化的球场。德国作为欧洲老牌足球强国,足球文化深入人心,这让足球有了极高的市场影响力。

人口只有150万的慕尼黑,可以同时共存像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和安联竞技场这样两大球场,这得益于德甲极高的上座率,让安联竞技场专门举办足球比赛,而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则可以进行其他文化赛事活动。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才不会让安联球场的新建工程变成一种浪费。

同时,德国球场每年能够获得可观的冠名收入也让球场投资能够走在一个良性的道路上。据我们了解,德国举办2006年世界杯的场馆中有9个都获得了各类企业的赞助,赞助金额最高的是费尔廷斯竞技场,每年有585万欧元;安联竞技场排名第二,每年有540万欧元入账;排名第三的是多特蒙德的主场威斯特法伦球场,伊杜纳信号公司将支付每年450万欧元的费用。其他球场每年的冠名收入也都在100万-200万不等的水平。


03

2010年南非世界杯


2010年南非世界杯是非洲大陆第一次举办世界杯足球赛,由于南非是英联邦国家,因此足球在当地也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南非为迎接世界杯准备了10座球场,这个数字略低于前后几届世界杯,和1998年当时还只有24支球队参赛的法国世界杯场馆数量相当。

因为南非1995年主办过橄榄球世界杯,实际上他们有了一些条件不错的现成场馆,比如位于布隆方丹的自由邦体育场和比勒陀利亚的洛夫托斯球场,他们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翻新或者适当改造就能满足世界杯比赛需要,而除此之外,南非则需要新建5座足球场专门服务于世界杯。

1、摩西·马布海达体育场(又名:德班球场)
造价:4亿美元
座席:56000

摩西·马布海达体育场位于南非德班,当地政府在这座球场设计之初就想让其成为一座像悉尼歌剧院一样能够代表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他们也寄希望这座球场能够成为可以举办大型运动会和专业足球比赛的多功能场地。

著名建筑公司GMP承接下了摩西-马布海达体育场的设计工作,这座体育场最为人所瞩目的便是它巨大的「拱」造型,这不免让人联想到了英国的温布利球场,而膜结构的屋顶和细长柱的设计让这个巨大的体育场看起来格外的轻盈。不得不说,在设计上,这个体育场确实容易它让人印象深刻。

但这个历时三年建造,耗费了4亿美元的建筑在世界杯结束之后一直没能找到固定的租户,尽管他们一度尝试将旁边位于国王公园的橄榄球队请进来,但最终他们还是失败了。因此,自从体育场开放以来,管理团队都一直在摆脱场馆财政赤字的不利局面。


2、开普敦体育场(又名:绿点球场)
造价:6亿美元
座席:55000

开普敦是南非的立法首都,世界杯来到南非自然不能亏待了这座南非的第二大城市。世界杯期间,开普敦体育场一共承办了八场比赛,其中五场小组赛、一场八分之一决赛、一场四分之一决赛和一场半决赛。我们都知道随着承办比赛级别的提高,场馆容量的要求就越高,根据国际足联的要求,承办半决赛的场地要达到60000座的容量。但事实是,贵为南非首都之一的开普敦并不需要一座如此巨大的场馆,很多人其实从一开始就表达出对于该体育场赛后运营能否成功的担忧。

随着世界杯的结束,情况并没有出乎大家的预料,这座耗资6亿美元的建筑本应由法兰西大剧院(Stade de France)牵头的国际财团SAIL运营。

SAIL原本打算管理开普敦体育场十年,并有优先续约的权力。然而,几个月后该公司就决定退出,因为他们承认自己高估了这座体育场的商业潜力。

世界杯结束的第三年,针对体育场表现不佳的财政情况,开普敦召开了一次面向市民的公众会议,有约100多人参加。据会上介绍,世界杯结束后开普敦体育场的年均收入只有1300万兰特(合130万美元/ 100万欧元),而运营成本则高达5200万兰特(合520万美元/ 380万欧元)。

这意味着每年都会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上有20%的市民提出并支持拆除体育场的想法,因为他们深知长痛不如短痛的真理。尽管大多数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这样的方案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65%的与会人员选择再给这座球场一个机会,直到找到一个适合这座体育场的发展模式。


2010年世界杯过去了将近10年,在此期间,南非国内并没有因此而留下一堆所谓的体育遗产,10座体育场中除了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城体育场获得了每年45万欧元的冠名赞助合同外,其他场馆可谓过的十分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围绕体育场总承包方当年涉嫌串标而抬高体育场建设成本的官司则是消耗了开普敦市政府多年的精力。2010年即世界杯主办当年,南非GDP增速为3.1%,2011年也为3.1%,2012年2.6%,2013年则跌至1.9%。

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由于南非经济结构和治理的失误,当初的基础设施投资未能发挥预期功效,而场馆空置这个财政包袱,却已在不断产生负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把2010年之后举办的大型赛事纳入我们的观察范围,因为我们觉得需要一个时间间隔去让场馆洗尽铅华,让人们淡忘它们当初的大赛荣光,当它们回归为一个普通的体育场所时,再看它们是否仍然能够发挥足够的价值。


在FIFA世界杯球场板块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三届世界杯中9座球场的情况,它们有着相同的使命,但却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我们观察到很多世界杯举办城市都热衷于新建一座新的体育场而不是升级或改造原有旧场馆,这很容易造成新体育场过高的标准无法真正满足当地的体育需求,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了一座闲置的建筑,因此举办城市甚至更高级别决策层应该慎重决定候选城市和球场使用方案,毕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取得像慕尼黑那样的成就。

大型体育场馆的发展需要理性的分析和研判,而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整个社会期待和欢迎的。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智慧场馆概念坐实了,它的盈利点在哪里?

上海世博大道的场馆故事 | 专栏

民营企业的体育场馆生意经 | 专栏

惊天合并!310座场馆背后,两大体娱巨头抱团取暖?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